邻里心中的好媳妇!她用行动践行“孝老爱亲”文明风尚


商河融媒11月16日讯 自古以来,中国人就倡导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,提倡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精神。生活在山东省济南市玉皇庙镇于寨村的王吉香,孝敬老人、无私奉献、不离不弃,她用爱心、孝心、责任心构筑起和谐温馨之家,用平凡之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谱写了新时代孝老爱亲真情奉献之歌。

“好媳妇”胜亲闺女,用行动诠释百善孝为先

她的邻居说:“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,这么多年了,从来没见王吉香烦过,伺候的比亲闺女还周到,有这么个好媳妇,两个老人也是有福了。”平日里,王吉香对谁都很好,她在自家菜园里种的青菜都会分给左邻右舍;在别人有需要时第一时间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;会在邻居有急事需要帮忙看孩子时义务帮忙看孩子……大家对她的人品都是赞不绝口。她以自身的行动有效地践行了“孝”这个字,弘扬着中华传统美德。

王吉香2004年开始在村里的幼儿园工作,为照顾老人,她每天都是给公婆把饭菜、生活用品弄好了才出门。平时上课时,王吉香会为孩子们讲各种敬老爱亲的小故事,这位和善的王老师受到了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戴。六年前,老两口相继病倒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,她毅然决然放弃了热爱了14年的幼儿园事业,开始全心全意照顾老人。从公婆的生活起居到洗衣做饭,王吉香用无微不至的照料诠释着爱与孝。特别是在公公病情恶化后,生活无法自理,王吉香不但没有嫌弃,还专门准备流食,自学康复技能为老人按摩。村民们常说:“有她这样的儿媳妇,是老两口修来的福分”。光阴似箭,真情历久弥新。照顾公婆十来年,王吉香从未有过怨言,她说:“结婚到这里来,婆婆和公公把我视为女儿照顾,我是要感恩,也想为孩子做一个榜样,这样做很值得。”

践于行,孝养残疾姑姑20年

王吉香的姑姑距离她所在的村庄不远,老人年事已高,一辈子没有工作、子女离家远,老伴儿去世后孤身多年,脾气倔强且患有精神疾病,仅靠微薄的救助金维持温饱。王吉香下定决心,一定要尽力照顾好老人,让她安享晚年。20余年来,王吉香每周坚持2-3次探望,从未间断。平时承担姑姑家中的杂活,帮老人接好水、洗净脏衣服;下雨时,她第一时间去看房屋是否漏水;每周赶集买菜时也会给老人带一份,换季时给老人买顶棉帽、做双棉鞋...老人住的是老房子,面积小、采光通风差、没有集中供暖,每年冬天来临前,王吉香都会自费为姑姑买下过冬的煤炭。

她时刻把老人的衣食住行挂在心上,想着姑姑独居,便经常带着老人外出散心,说“小的时候来姑姑家做客,出门我不认识路,都是她牵着我。姑姑这辈子不容易,老来遭受病痛折磨,想去哪腿脚也不方便,我就推着她去,经常去街上走走、晒晒太阳,像小时候她照顾我一样!”天气不好的时候,就陪老人说话、拉家常:“老人爱聊天,我就陪她聊天,我们娘俩儿经常我说东她说西、我说核桃她说枣,热热闹闹的,她笑了、高兴了,我就放心了。”时光转瞬即逝,老人已经习惯了侄女的照顾陪伴、两人之间有了默契,经常一抬头、一个眼神,王吉香就能知道老人的需要。老人在精神清醒时,说的最多的就是:“我这辈子没有女儿,但是享的福不比儿女双全的人少。”天有不测风云,2019年秋收前,由于王吉香要兼顾照顾公婆和抢收庄稼,操劳过度,不慎跌倒,造成左臂骨折。在这种情况下,她的儿子主动挑起了照顾姑姥姥的担子,仍是坚持每周探望,没有耽误照顾老人一天。

真爱无疆,孝善恒久。王吉香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们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,以孝老爱亲的精神滋养了一方文明乡风。(商河融媒安涛  玉皇庙镇通讯员吕星辰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