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“三个融入”】调解矛盾 钢城有妙招

编者按

平安,是民生所盼,是发展之基。即日起,幸福钢城开通“平安钢城”专题报道,邀您共同见证钢城区有关部门维护社会稳定、服务高质量发展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守护万家平安的坚定步伐与点滴成就。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法院内,在法官的调解下,纠纷双方握手言和;街道综合治理中心里,冲突在工作人员的化解中烟消云散……在钢城区,多元调解机制正不断发力,让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解决。

       2024年3月,一起劳务纠纷起诉到区法院。被告雇用原告为其修补屋顶,原告不慎摔伤住院。事后,原告向被告索要医疗费等各项费用,却未能如愿,无奈之下起诉被告,要求其赔偿医疗费等损失。调解过程中,承办法官反复向双方释法析理,经过多轮耐心调解,让双方认识到各自的责任,自愿达成调解协议,被告承担70%的责任。为表和解诚意,被告当庭交付原告现金3万元,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握手言和。

       “有些案件通过调解就足以解决,针对这类案件,我们主动梳理案情,用群众听得懂、能接受的语言开展调解工作。”承办法官张恒贵说。

       据了解,2025年,区法院已通过调解解决案件323起,调解成功率达40.48%。接下来,区法院将进一步强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,不断提升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,为钢城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法院力量。

       区法院凭借专业的司法调解能力,将众多矛盾化解在法庭之外;而在基层一线,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4月19日,在颜庄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,人民调解员谷小勇耐心地调解着两位村民的矛盾。不久前,两位村民因琐事发生肢体冲突。在了解到矛盾根源在于日常琐事的误会后,调解人员从邻里情谊、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,对双方进行耐心劝导。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调解,双方认识到自己的冲动行为不妥,最终握手言和,并对调解人员的工作表示感谢。

       “群众无小事,基层无小事。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把疑难事项化解在基层、解决在前端,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”谷小勇说。

据了解,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成立以来,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0余件,调解成功率达95%以上,实现了矛盾纠纷“一揽子接收、一站式调处、一链条解决”和“让群众少跑腿”的目标。

       近年来,钢城区通过区、街道多级联动的调解体系,不断创新调解方式方法,打造了特色调解品牌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为“平安钢城”建设添砖加瓦。